中青报:激活“作业熔断机制”需要转变育人理念
近日,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《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》,提出学校实行“作业熔断机制”,小学生至21:20(初中生至22:00/高中生至23:00)仍未完成作业的,请让孩子停止作业,及时就寝,保证充足睡眠。第二天向老师说明情况即可,未完成部分无需补做。老师会根据情况作出教学调整,促进孩子学习更加有效。
苏州工业园区的“作业熔断机制”并非开先河之举。2021年9月,媒体就曾报道安徽阜阳清河小学实施作业“超时熔断制度”。该校提出,不管是什么原因,不管是哪个学科的作业,只要超过晚上9点,或总用时超过60分钟,必须停止,并且不需要补做。
人们期待“作业熔断机制”不单是针对学生做作业时间进行管控的规定,更能帮助推动中小学教育理念的转变,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。
“作业熔断机制”是在作业数量庞大,学生在题海中艰难挣扎的情形下创新出来的“制度”,其初衷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、保障学生睡眠时间,守护学生的身体健康。它传递出了一些明确的信息:不能把学生当作做作业的工具,提高学习成绩并非靠完成更多的作业;育人比“育分”更为重要,要将学生视作有血有肉、有情感需求的个体;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“作业熔断机制”的最终目的并不是“熔断”,教师的育人理念应当着眼于真正践行因材施教。反映在作业布置方面,要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作业,而非“一刀切”。在布置作业时要体现出层次性与科学性,深入洞悉学生的学习困难与需求,要更为注重差异性。同时,对学生的评价要实现多元化。以前,教师评价学习效果过于注重作业的完成度和成绩,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。“作业熔断机制”彰显了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尊重与关怀。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,防止因无休止作业产生厌学情绪。
避免让“作业熔断机制”沦为形式,也是对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一种考验。“熔断”机制能不能及时有效地激活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是否认可和贯彻。家长只有充分知晓孩子真实的学习水平与学习状态,不布置额外的作业,才能实现“作业熔断机制”的初衷。
总之,教育需要摆脱功利性的枷锁,朝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、重视学习过程体验的方向迈进。“作业熔断机制”是治标之策,教育理念转变才是根本。唯有如此,才能帮助孩子们踏上健康、全面、可持续的成长之路,进而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。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nmg315.com.cn/news/3329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>>上一篇:经济日报:“仅退款”优化规则才能更好承载信任
>>下一篇:中青报:“花70万找中介被退学”警示了谁
最新加入
25-07-09李强出席在巴西中资企业...
25-07-09黑龙江省政协调研甘肃数...
25-07-08李强会见埃塞俄比亚总...
25-07-08“印象黄河”兰州文旅融...
25-07-07李强会见巴西总统卢拉
25-07-04省卫生健康委召开生物医...
25-07-04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...
25-07-03省文旅厅在平凉市举办2...
热门资讯
20-11-13吃葡萄干需要洗吗?
20-11-13李克强开会定了这件大事...
20-11-12北京拟规定火锅、烧烤及...
20-11-12波兰旅行大推荐!
20-11-1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...
20-11-04习近平:关于《中共中央...
20-11-25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...
20-11-20习近平向2020中国5...
20-11-27文化和旅游部召开黄河文...